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搜 索

【百人会】刘云峰:大众集团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要达到150万辆

2020-01-11  新闻来源:商用车联盟  新闻作者:   新闻编辑: 韩景旭

  2019年,全球汽车产业进入深度变革的关键时期。汽车技术、市场、政策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个大背景下,2020年1月1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召开了以“把握形势 聚焦转型 引领创新”为主题的年度大型论坛。此次论坛将讨论全球及中国汽车产业与市场发生的重大变革,转型方向与路径,中国有关汽车的政策走势以及市场驱动阶段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产业重组的机遇与竞争合作模式、电动汽车安全、核心技术突破、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自动驾驶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顶层设计与规制创新等相关内容。

  会议上大众中国执行副总裁刘云峰发表了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众中国执行副总裁 刘云峰

  尊敬的罗副司长、刘副秘书长、Winfried Horstmann司长、Klaus Bonhoff司长,各位专家、各位行业同仁,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能在2020年新年伊始与各位相聚北京,共同探讨中德汽车产业的发展。

  岁去更新,11天前我们刚刚告别了2019年。2019年对中国汽车产业是颇具挑战的一年。乘用车市场销量整体下滑,为各方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是,我们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我们的合资伙伴一起在巨大的压力下实现了逆势上扬,大众汽车集团不仅收获了更多的市场份额,甚至在销量上比2018年还有所提升,在下行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稳健的增长。

  2020年的到来,意味着一个新的十年的开始,也带来了更多全新的挑战。其中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习近平主席曾表示,气候变化关乎人民福祉和人类未来。作为《巴黎协定》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中国始终倡导建立公平、合理的新型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并在全球气候治理的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大众汽车集团管理委员会主席迪斯博士也曾表示,《巴黎协定》和相关的法规框架是我们的行动标尺。根据联合国和欧洲环境署发布的报告,交通所占的二氧化碳排放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4%,也正是因为这样,低碳化作为新一轮汽车行业的发展焦点,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汽车行业的未来。迎接机遇,迎接挑战,作为大众汽车集团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goTOzero”战略为集团设定了更加长远的减排目标和相应的规划。根据规划,到2025年集团旗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较2015年将降低30%,同时,我们计划在2050年之前,在全球市场实现碳中和。

  为了实现碳中和这一艰巨目标,在全球范围内,大众汽车集团将继续推进“Together 2025+”战略。从2020年开始至2024年,我们在电动化、数字化、混动化三个领域共投资600亿欧元,其中330亿欧元投入电动化,270亿欧元投向数字化和混动化。作为集团2025战略中重要基石,研发以及相应的工厂改造等投资将占总投资的40%。

  因为今天是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所以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些大众汽车在电动化规划方面的战略心得。刚才提到的330亿欧元电动化方面的投入将在2029年之前为市场带来共计75款纯电动产品,累计销量将达到2600万辆,其中基于MEB平台的纯电动销量将达到2000万辆,PPE平台的高端电动车车型将达到600万辆。

  回到中国市场,自36年前,大众汽车集团进入中国,中国始终是我们的战略核心市场。同时,基于我们对中国市场未来的信心,大众汽车集团仅在2020年就将与我们的合作伙伴在中国共同投资超过40亿欧元。伴随着2020年投资计划的实施,以及大众汽车集团两个MEB工厂在国内的正式投产,到2025年我们计划在华共推出30款新能源汽车,实现新能源汽车占整体产品组合至少35%的比例,并设定了在2025年当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50万辆。

  上述目标的实现,乃至中德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的未来都离不开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来,中德两国合作不断加深,其中汽车行业的合作与交流更是取得了丰硕成果,这离不开工信部、德国经济部、交通部、百人会以及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为代表的两国政府和行业共同搭建的良好平台。去年7月,在海南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提出的“力争到203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达到50%”,也体现了全球业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信心。与此同时,即将出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21—2035)》以及德国政府和行业对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支持,也体现了中德两国政府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决心,以及为之付出的巨大努力。

  当然,我们也知道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为了延续这一良好的势头,我们有如下的观点与各位分享和讨论。

  首先,政策环境。我们认为一个透明、稳定和可预期的政策环境能够帮助企业在研发和生产环节进行更好的规划。

  其次,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要求应更多地关注安全和节能方面,而不是过度地追求电池能量密度、电池续航里程,这些是更多应该由市场决定的指标。

  同时我们认为,为了能让消费者更加便利地使用新能源汽车,我们仍然需要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对充电设施的建设提供更多的支持。

  最后,一个亟待解决,而且是中央三令五申提出的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地方保护。统一市场,减少地方保护将是进一步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有效推动力。

  总而言之,对于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大众汽车集团保持高度的信心,并将全力以赴。

  大众汽车集团作为中德两国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愿与各界一道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迎接电动出行的尽早实现。

  最后,在此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新春快乐,鼠年大吉,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

2020-01-13 19:55:46

【百人会】李高鹏:新能源客车技术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监李高鹏在会上指出2019年是汽车行业极不平凡的一年,面临巨大的压力,也处在一个转型发展的攻坚期,是一个变化最快的时代,在这样的环境下,只要我们抓住汽车行业电动化发展的重大机遇,化危为机,变压力为动力,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行业上下游共同努力,一定能够为我国汽车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公众的美好出行贡献一份力量。

2020-01-13 19:45:06

【百人会】赵昌文:技术的发展会直接决定着未来的前景

世界和中国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或产业变革的进程之中。其实无论是新一轮科技革命或产业变革,还是过去曾经发生的几次产业革命,汽车从来都不曾缺席。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到今天,我们更多人认为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汽车不但不曾缺席,而且都是每一次工业革命里面的主角。

2020-01-13 16:03:19

【百人会】张彤:科力远在商用车领域的混合动力技术开发

会上科力远混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CTO张彤谈道,商用车这几年越来越迫切,第一个我们碰到的问题是路权的问题。现在很多的城市里面开始限制所谓的黄牌车,你想拿到蓝牌要么是你的排放或者油耗过关,要么你是新能源汽车。柴油机,轻型卡车,4.5吨以下的卡车面临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路权没有了。

2020-01-13 15:07:02

【百人会】王都: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新能源汽车的流通体系

大家都在做新能源汽车,什么是新能源汽车呢,如果新能源汽车只是跟传统汽车的驱动、操控系统不一样,那我们认为它不够新,它也没有太多的优势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有很多不确定性可能会下一步刺激市场,这些不确定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就是消费者的需求,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谁就能够把握住这个市场。

2020-01-13 14:57:16

【百人会】万鑫铭:外界评价与消费市场的关系

会上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万鑫明说道:做新能源汽车的人和整个产业链的人要对市场敬畏,我们也要进一步提升产品技术。

2020-01-13 11:34:40

【百人会】Steve Haywood:塔塔科技的未来出行工程研发

2050年的时候我们要实现“三零”目标,我们现在正在朝零排放的目标前进,特别是在城市环境中,我们也要实现第二个目标,就是零事故,主要是和无人驾驶、智能系统碰撞识别系统等等相关的,最后我们想实现零交通堵塞的目标,涉及到我们需要如何去管理这个环境、基础设施,特别是在这种大城市的环境中。

2020-01-13 11:23:59

【百人会】任国勤:智电汽车供应链质量安全合格评定体系的构建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产品认证三部处长、高级工程师任国勤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跨界产品进入到新能源汽车的配套,基于车规级要求评价体系构建和推广非常重要。

2020-01-13 11:10:59

【百人会】王江明:零跑汽车的车载智能化系统架构

会上零跑汽车电子研发负责人王江明谈道,目前我们采用深度学习的算法。我们知道深度学习的算法需要靠数据的积累,我们相信经过数据的整体积累,自动驾驶的感知目标检测会变得越来越准确。

2020-01-13 10:43:01

【百人会】欧阳明高:优胜劣汰将推动新能源汽车时代早日到来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补贴退坡引发了行业阵痛,但是技术经济性决定的发展前景已经非常明朗。国际竞争就在眼前,带来更大挑战。竞争是优胜劣汰,将推动新能源汽车时代早日到来。

2020-01-13 10:35:29

【百人会】汪青峰: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领域的探索和实践

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青峰认为,增量性市场已经没有原来那么强劲,更多的是存量市场的转化,大盘的市场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没有以前那么高速增长,整体大盘和新能源市场面临了挑战。

图片新闻

MORE >

数看车型

MORE >

数看卡车

数看客车

品牌查看

MORE >

卡车品牌

客车品牌

热点新闻

MORE >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专题报道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