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搜 索

地方财政半年账本:粤苏沪收入稳居前三 部分省份卖地收入增40%

2019-08-14  新闻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新闻作者:   新闻编辑: 侯小南

上半年,广东、江苏、上海继续稳居财政收入总量前三,随后是浙江、山东、北京。

各地政府日子好不好,要看看财政收支形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全国31省(直辖市、自治区)上半年财政收入出现负增长的至少有9个,包括北京、重庆、贵州、黑龙江、新疆、吉林、海南、甘肃、青海。

从财政支出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省份上半年支出增长较快,维持着两位数的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力度不小。

随着减税降费政策效应不断释放,“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手段”等综合作用下,地方政府下半年可能要开始过“紧日子”。

东部大省分化明显

今年4月1日,我国增值税降税率政策正式落地,在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地方财政收入普遍减速。

上半年,广东、江苏、上海继续稳居财政收入总量前三,随后是浙江、山东、北京。东部六省财政收入规模均超过3000亿元,但大省内部形势分化明显。

广东、江苏财政收入增速稳在5%左右。广东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855.93亿元,增长5.1%,税收收入5449.63亿元,增长2.4%。

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戴运龙表示,主要受减税降费政策力度加大影响,今年上半年广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放缓,税收收入增幅回落。为平衡财政收支预算支持减税降费,各级财政加大了国有资源资产盘活力度。这使得广东上半年非税收入完成1406亿元,同比增长17.6%。

山东、上海、北京三地的财政收入总量靠前,不过增速相对较低。

除了减税降费,东部大省普遍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山东、上海上半年GDP增速为5.4%、5.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3%),北京与全国水平持平。

北京市财政局局长吴素芳表示,上半年全市财政收入运行总体符合预期,若将减税等因素还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保持在合理区间。

近年来北京财政收入增速一直处于中低速阶段,2016、2017、2018年财政收入分别增长7.5%、6.8%、6.5%,与同期GDP增速相当。北京推进减量发展、往外疏导产业,进行较为严格的房地产调控,对财政收入也有影响。

汽车、石化等行业下行,拉低了上海、山东财政收入。上海上半年二产财政收入增长2.5%,其中汽车、石化等行业由于产销下降、利润下跌等,财政收入分别下降17.5%和22.7%。

浙江上半年表现亮眼。继2018年收入规模超过山东之后,今年上半年浙江财政收入增长10.3%,与上海的差距不断缩小。

除了特色鲜明的数字经济,浙江房地产市场相对活跃,也推高了财政收入。像浙江上半年房地产业企业所得税增长44.6%,财产转让所得带来相应个税增长25.4%。

多地财政受汽车产业影响

目前,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仅吉林、西藏尚未披露数据。从吉林今年财政收入来看,前5个月财政收入同比下降9.8%。

包括吉林在内,全国至少有9个省财政收入出现负增长,它们多分布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

重庆上半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85.9亿元,同比下降7.8%。财政收入出现负增长,是重庆多年来罕见的。

重庆市财政局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表示,这足以说明减税降费政策力度是空前的。收入预算执行半年结果是符合预期的,无论一般公共预算还是税收,均实现了时间过半、收入过半。如果将减税降费等因素还原,财政收入增幅与经济走势基本吻合。

重庆上半年GDP增长6.2%,比去年同期(6.5%)低,但比去年全年(6%)要高,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汽车产业低迷,对重庆拖累明显。上半年重庆九大支柱产业中,除汽车外均实现平稳增长,汽车产业上半年下降14.1%。汽车产业也拉低了上海、吉林等省财政收入增速。

西部省份中也不乏稳健增长的。四川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41.9亿元,增长6.6%,四川财政收入体量居全国第七,跟在东部六省之后。

受减税降费影响,财政收入增速呈现放缓态势。四川省财政厅厅长陈炜表示,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较好,财政运行总体平稳,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实,风险防控切实加强。后几个月,受国内外环境不确定性影响以及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措施,财政收入增长压力较大。

山西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速最高,为12.9%。这得益于山西的资源优势,包括煤炭、钢材等工业品产量稳定增长,上半年山西原煤、钢材产出同比增长8.7%、13.1%。

卖地收入“冰火两重天”

除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卖地收入也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源。

在“房住不炒”调控背景下,2019年全国土地市场调整明显,上半年卖地收入接近2.7万亿元,同比下降0.8%,为近四年来的首次负增长。

但各地数据差异很大。2019年上半年卖地收入最多的为浙江,超过3000亿元,占同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到70%。近年来浙江亚运会、棚改安置、人才落户等多有动作,房地产和土地市场比较火热。

受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卖地收入出现负增长的有湖北、江西、新疆等。湖北上半年卖地收入下降17.7%,但占同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到66%,也是丰厚的收入来源。

江西财政厅直言,地方政府年初用土地出让收入偿债预期有缺口,土地收入不容乐观,可用财力更趋紧张,对公共财政预算资金带来较大压力。

减税降费政策要切实落地,还要守住地方债风险,这对地方财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产盘活或出让,成为重要的增收手段。

有西部省份财政厅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大规模减税降费背景下,不能增加企业负担,政府只能通过盘活闲置资产或出让资产,包括出让土地、厂房等资产。部分市县债务风险较高的,化解存量债务的压力不小,土地也是很重要的偿债来源。

部分省份上半年土地市场较为火热,卖地收入大增。上海上半年政府性基金收入939亿元,增长49.9%。上海财政局表示,本市按照“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要求推进土地供应,上半年土地出让面积高于去年同期,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应增加。

贵州、辽宁、云南、甘肃等省上半年卖地收入增幅也在40%以上。贵州上半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完成581.48亿元,增长44.9%。

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以及近期房地产融资的收紧,上半年部分省份较为火热的土地行情恐难延续。

相关新闻

2020-12-19 14:13:13

余永定:只要经济增速高,其他问题都能解决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前所长余永定周五表示,在当前经济增长与财政赤字扩大的两难境地间,中国政府应该采取更加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2020-12-19 13:51:18

陶冬:2021年全球经济五大悬念

近日,瑞信董事总经理、亚太区私人银行高级顾问陶冬指出,全球经济复苏、拜登政府的能力、中国vs世界、联储政策、美元汇率,是2021年全球经济的五大悬念,也是撬动风险资产价格的看点。

2020-12-12 17:37:26

英国经济10月环比增长0.4%

12月10日,据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10月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4%,为连续第六个月环比增长。但是,GDP仍比2月疫情暴发之前的水平低7.9%。

2020-12-12 17:35:33

亚行最新报告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2.1%

在12月10日发布的《2020年亚洲发展展望》补充报告中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复苏速度快于预期,该行将中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从此前预测的1.8%上调至2.1%。报告说,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9%,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实现了0.7%的正增长。

2020-12-12 17:33:51

凯投宏观:明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10%

国际宏观经济研究机构凯投宏观在日前发布的报告预计,由于财政刺激效应的持续、消费和服务活动的反弹、收入增长加快和基数效应,2021年中国GDP预计将增长10%,高于7.9%的市场共识预期,中国经济将继续在全球有优异表现。

2020-12-02 17:20:55

社科院报告:县域经济百强东部超七成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12月1日发布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县域经济增速总体回落,但中部地区相对平稳。综合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市)中,东中西部分别为71、17和12个。十强县(市)方面,长三角地区优势明显,十强中占8席。

2020-12-01 16:55:56

CMF年度报告:预测明年经济增速恢复正常

日前,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年度论坛(2020-2021)日前召开并发布了主题为“迈向双循环新格局的中国宏观经济”的年度报告。2020年中国经济呈现V型反转与稳步复苏特征,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回归常态。

2020-11-26 11:55:01

2021年新加坡经济预计将增长4%-6%

新加坡贸工部23日发布公告称,2021年新加坡经济将恢复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期增幅是“4%至6%”。同时,该部门将2020年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期增幅从此前的“-7%至-5%”调整为“-6.5%至-6%”。

2020-11-26 11:52:21

印度7-9月份经济增速或改善明显

11月24日,由于印度在6月份就将疫情封锁措施有所解除,加上9月份的印度节日消费因素,印度经济增速在7—9月份将会改善明显。根据印度的一些机构和分析师预测,印度7—9月份经济增速介于-5%与-10%之间。

2020-11-16 17:02:53

国家统计局: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延续稳定恢复态势

11月16日,国家统计局表示,10月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成效持续显现,生产稳中有升,需求企稳回暖,就业继续改善,物价总体平稳,市场预期向好,国民经济运行延续稳定恢复态势。

图片新闻

MORE >

数看车型

MORE >

数看卡车

数看客车

品牌查看

MORE >

卡车品牌

客车品牌

热点新闻

MORE >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专题报道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