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搜 索

【百人会】:Jochen Goller:科技是智慧城市的一大促进因素

2019-01-12  新闻来源:商用车联盟  新闻作者:   新闻编辑: 侯小南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CEO -Jochen Goller

  2019年1月11-13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9)” 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本次论坛以 “汽车革命与交通、能源、城市协同发展”为主题。围绕汽车零排放和电动化变革、能源转化及传统能源公司转型、未来交通和出行变革图景、下一代汽车关键技术发展、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趋势、核心供应链培育、汽车生产组织方式变革、国际创新对接、产业政策调整等热点问题进行研讨。

  在12日下午午进行的全球零排放与全面电动化大会上,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CEO Jochen Goller发表了主题演讲。

  Jochen Goller:万主席,陈理事长,女士们,先生们,非常感谢贵方的邀请,让我再次回到这个盛事。非常荣幸,一年前我走马上任,非常高兴来到咱们的论坛,首先祝贺百人会论坛的胜利召开,因为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超过了120万,占全球的50%,我认为这也是百人会的努力,非常高兴我们能够尽一份力,我们在中国宝马也取得了成功。我们在去年卖出了2.4万台新能源汽车,增长率达到了70%,所以我非常高兴能够与各位共聚一堂。

  大家都能够看到,中国的发展速度总是令人惊叹,我自己也有着亲身体会,回到德国我发现发展的速度还是慢一些。所以非常高速的发展以及智慧城市已经到来,这对于我们的业界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也想谈谈我对它的看法以及我们集团的应对。如果我们看一下三大趋势,也就是智慧城市。首先一个趋势是数字化,一方面,这些引领的行业和公司,比如说BAT三大巨头,他们都在中国市场,同时还有巨大的消费者市场,他们的行为也是非常有趣的,比如说在北京,现在都不太给现金了,所以科技是智慧城市的一大促进因素。

  第二个,数据共享,如果要实现智能的城市,就必须有更好的数据互联、共享,我们不能有分割的数据存储,进行共享,我去看了上海的交通监测局,我们可以看到智慧城市都已经到来了,第三个趋势就是以人为本,不仅仅因为科技,而是要让城市的生活更加宜居,要更加的便捷,我想在中国尤其如此,中国的消费者他们非常挑剔,他们希望便捷、以消费者为中心,所以我们希望有一个生态系统,能够把智慧城市和人坚决相连,在中国我们这三个趋势,当然都是全球的趋势,但是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其实中国的趋势要领先于全球,我们也非常高兴,我们中国有很好的法规和政策,当然这个也是去年经济工作委员会做出的一个成绩,它也是提出要提升城市的管理,我们需要依靠新的技术和智慧城市的系统。第二,要加速5G网络的商业化应用,我们也参与其中,因为宝马现在也有一些试点项目,也是在沈阳和当地的5G运营商进行合作,希望能够为工业互联网搭建一个网络。所以说我们的法规制定者也是为智慧城市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也会对我们的行业带来积极的影响。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未来出行的愿景,我们现在也正在其中。宝马不仅仅是传统的汽车厂商,我们现在已经有一些车型能够提供智慧的服务,提供数字化的服务,包括出行的共享,未来还会有自动驾驶也将会得到完全的落地,所以这是不可逆的趋势,我们现在也正在过程当中。

  另外我们看到所谓车辆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并存,当我们看到网约车,比如说滴滴、优步在美国都是很好的例子,他们都是共存的,我们有越来越多汽车的共享,与此同时汽车的销售还是在不断的上升,所以车辆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可以并存的,所以说很明确的一点就是,我们需要在这两方面都下工夫,宝马在2016年的时候我们就改变了策略,我们提出了宝马集团全新第一战略,我们要顺势而为,我们提出了“四化”的主张,今天很多其他的同事也都提出了汽车的“四化”,包括自动化的趋势,包括我们和百度的Apllo这样的项目,所以互联网联化、共享化这些都是我们提出的“四化”主张。我们得到了中汽联的大力支持,我们是第一个获得自动驾驶测试的跨国公司,另外,我们也是第一家获得了网约车牌照的一个跨国公司,包括我们在成都,我们都获得了运营的执照。现在我们也正在探索这样一个举措,对我们来讲能够带来什么样积极的影响,所以我也要感谢中国的政府给予我们大力的支持,让我们获得这些牌照,我也是抱有信心,我们能够发展出一个非常有益的商业模式。

  当然了电动化是我们一个主要的政策,我们到2025年的时候也会有很多的新能源车型,,我们也会有ix3的电动车型,在沈阳的车厂我们也会生产ix3,在中国只有在沈阳生产,而且将会在中国出口到其他的市场,所以相当于是中国制造,可以看到ix相当于是第一个能够完全贯彻“四化”的一个战略的车型,而且完全是电动化、网联化的,而且能够提供很好的服务,这个车型能够展示我们宝马对未来的承诺。

  最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行业面临着一个重要的趋势,一个就是,我们从超大城市到智慧城市的转移,另外还有从所有权到使用权的转移,所以我们需要通力合作。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的论坛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平台,能够让我们知道如何来可持续的实现发展,我们在辽宁的工厂其实有2万个员工,也是当地最大的一个税收的支付者,所以我们在这方面有非常明确的标准,我们也非常高兴能够和很多公司开展合作,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在宝马,我们有一个说法就是“预见未来,不如创造未来”。

  非常感谢主办方邀请我来到这里,春节即将到来,我也要祝愿各位新年快乐、春节愉快。

相关新闻

2020-01-13 19:55:46

【百人会】李高鹏:新能源客车技术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监李高鹏在会上指出2019年是汽车行业极不平凡的一年,面临巨大的压力,也处在一个转型发展的攻坚期,是一个变化最快的时代,在这样的环境下,只要我们抓住汽车行业电动化发展的重大机遇,化危为机,变压力为动力,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行业上下游共同努力,一定能够为我国汽车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公众的美好出行贡献一份力量。

2020-01-13 19:45:06

【百人会】赵昌文:技术的发展会直接决定着未来的前景

世界和中国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或产业变革的进程之中。其实无论是新一轮科技革命或产业变革,还是过去曾经发生的几次产业革命,汽车从来都不曾缺席。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到今天,我们更多人认为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汽车不但不曾缺席,而且都是每一次工业革命里面的主角。

2020-01-13 16:03:19

【百人会】张彤:科力远在商用车领域的混合动力技术开发

会上科力远混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CTO张彤谈道,商用车这几年越来越迫切,第一个我们碰到的问题是路权的问题。现在很多的城市里面开始限制所谓的黄牌车,你想拿到蓝牌要么是你的排放或者油耗过关,要么你是新能源汽车。柴油机,轻型卡车,4.5吨以下的卡车面临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路权没有了。

2020-01-13 15:07:02

【百人会】王都: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新能源汽车的流通体系

大家都在做新能源汽车,什么是新能源汽车呢,如果新能源汽车只是跟传统汽车的驱动、操控系统不一样,那我们认为它不够新,它也没有太多的优势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有很多不确定性可能会下一步刺激市场,这些不确定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就是消费者的需求,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谁就能够把握住这个市场。

2020-01-13 14:57:16

【百人会】万鑫铭:外界评价与消费市场的关系

会上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万鑫明说道:做新能源汽车的人和整个产业链的人要对市场敬畏,我们也要进一步提升产品技术。

2020-01-13 11:34:40

【百人会】Steve Haywood:塔塔科技的未来出行工程研发

2050年的时候我们要实现“三零”目标,我们现在正在朝零排放的目标前进,特别是在城市环境中,我们也要实现第二个目标,就是零事故,主要是和无人驾驶、智能系统碰撞识别系统等等相关的,最后我们想实现零交通堵塞的目标,涉及到我们需要如何去管理这个环境、基础设施,特别是在这种大城市的环境中。

2020-01-13 11:23:59

【百人会】任国勤:智电汽车供应链质量安全合格评定体系的构建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产品认证三部处长、高级工程师任国勤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跨界产品进入到新能源汽车的配套,基于车规级要求评价体系构建和推广非常重要。

2020-01-13 11:10:59

【百人会】王江明:零跑汽车的车载智能化系统架构

会上零跑汽车电子研发负责人王江明谈道,目前我们采用深度学习的算法。我们知道深度学习的算法需要靠数据的积累,我们相信经过数据的整体积累,自动驾驶的感知目标检测会变得越来越准确。

2020-01-13 10:43:01

【百人会】欧阳明高:优胜劣汰将推动新能源汽车时代早日到来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补贴退坡引发了行业阵痛,但是技术经济性决定的发展前景已经非常明朗。国际竞争就在眼前,带来更大挑战。竞争是优胜劣汰,将推动新能源汽车时代早日到来。

2020-01-13 10:35:29

【百人会】汪青峰: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领域的探索和实践

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青峰认为,增量性市场已经没有原来那么强劲,更多的是存量市场的转化,大盘的市场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没有以前那么高速增长,整体大盘和新能源市场面临了挑战。

图片新闻

MORE >

数看车型

MORE >

数看卡车

数看客车

品牌查看

MORE >

卡车品牌

客车品牌

热点新闻

MORE >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专题报道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