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部分的中国卡车人来说,奔驰、沃尔沃、曼恩等欧洲卡车品牌,总是或多或少充满着几分高傲和神秘。主要是因为其“不入寻常百姓家”、保有量偏少、用户群体高端所致。不过,随着中国重卡市场的发展,我国的卡车及其使用环境都在向高端发展,对高端车的需求越来越大。或许不久,可以看到更多的奔驰卡车在路上奔驰。
奔驰在“奔驰”
“2010年,我们以3018辆的销量,成为中国重卡市场上的欧洲进口重卡第一品牌”,戴姆勒东北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罗伯特开心地向记者“汇报”了他们团队的优异成绩。不仅如此,奔驰卡车2010年在中国进口的欧洲品牌重卡中市场份额超过了65%,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罗伯特还表示:“奔驰卡车能有这样的成绩,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产生的巨大需求;另外一方面是奔驰卡车专注倾听客户声音,为客户提供合适的产品和运输解决方案。”
众所周知,2010年我国重卡市场突飞猛进,销量超过100万辆。同样是欧洲知名品牌,为什么奔驰的销售业绩看起来更优异一些呢?
对此,罗伯特显得很谦虚,他认为:奔驰卡车与其他欧洲重卡属于同一层次,但是在开拓中国市场上奔驰卡车更有信心,或者技术上更好一些。“客户选择奔驰卡车,除了产品本身以外,更关注的是产品以外的东西,比如我们有强大的销售团队和服务团队,能够为客户提供强大的支持”,罗伯特说。
曾经主管售后体系的戴姆勒东北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宁则从售后服务上道出了奔驰卡车的优势。王宁说:“如果有优势的话,是保有量上有优势,奔驰卡车能够提供更加完善的配件支持和售后服务。对于高端卡车来说,服务是很重要的。可以这样说,奔驰卡车在售后服务上是整个行业的标杆,还有零部件的优势,加起来就形成了我们体系的优势。”
此外,王宁还认为,由于过去很多年奔驰卡车花了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将其全系列产品,不管是底盘还是牵引车,不管是越野卡车还是特种车辆,都在中国做了备案和认证。这些基础性的工作使得现在奔驰卡车的客户不管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奔驰卡车都能够立即提供,赢得了客户信任。
对于销量的构成,王宁有更多的独特解释。王宁表示,2010年奔驰的销量虽然非常漂亮,但是大部分进口的都是底盘,然后提供给国内知名改装厂,最后的成品是水泥泵车、水泥罐车等产品,并被提供给建筑市场的高端用户。他们对卡车性能有着严苛的要求,所以会选择奔驰卡车。
不过王宁特别强调:“当然,我们的物流卡车发展也很迅速,原因很简单,中国的物流市场正在高速发展。”实际上,王宁更看好中国的物流市场。他认为,中国的物流成本在GDP中的占比大大超过欧美国家,尽管这是正常的,但不正常的是,中国的物流成本大大高于欧美国家,主要原因是国家的高速公路系统不完善,物流公司分散而且很小。现在中国的基础设施已经比较完善,高速物流、现代物流已经成为主流,所以奔驰卡车现在有新的空间,物流客户不仅仅关注车辆价格,他们更关注效率。王宁举例说明:“现在网络购物很发达,但是网购离不开大型物流公司,不管网络有多快,如果配送跟不上,那么网购也没有意义。所以网购就需要高效率的卡车,只要我们的车辆达到要求,我们的市场将越来越宽广。”
明天更好?
温家宝总理曾经讲过一句着名的话:信心比黄金还重要。而奔驰卡车的罗伯特也提到,奔驰卡车能够有如此好的销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那么这种信心从哪儿来,如何理解呢?
王宁对未来重卡市场的判断,恰恰是对这份信心最好的注解。
王宁表示,未来的中国市场前景依然广阔,但是随着竞争加剧和社会发展对环保、安全等的要求,需要重卡企业在技术上的投入越来越大。从这个趋势上进行判断,未来对奔驰卡车是很有利的,例如欧Ⅳ转换,重卡企业都需要投入很大成本才可以达到,但是对奔驰卡车来说却是已经很成熟的技术,拿来就可以用,可以轻装上阵。
“我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国产卡车的技术和价格还会有很大提升。” 王宁说,“我们认为,过去几年中国重卡市场依靠扩大规模、追求数量、价格低端的发展模式现在已经进入下半场;未来将进入追求高效、高质量的发展模式。高端车越多,高端物流就会发展起来,反过来对卡车的要求将越来越高。”
王宁举例说:“比如有这样一些客户,他们的运输距离超过200公里,他们运输的物品有很高的时效性,当然他们的运价也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选择什么样的工具?当然是选择比较高效的工具才能满足要求。可以预见,随着社会和经济向前发展,这样的高端物流客户将会越来越多,也会对我们现在的国产重卡提出巨大的挑战。”
司机也有影响力?
一个更有意思的事情是,在王宁看来,未来卡车司机也许将左右卡车市场的发展。
“现在的欧洲,由于经济发展程度较高,车队想找专业的卡车司机已经很困难。正是基于这个背景,车队就会更多地考虑到司机的需求,比如更加安全和更加舒适等。这就反过来要求重卡制造商必须提供更加安全和舒适的产品。中国现在处于高速发展的初级阶段,比较容易找到愿意承受相当大的工作强度的司机,未来几年,中国会发展到欧洲的情况,专业司机对车辆要求提高,因为长期在车上工作,他希望车能够像一个移动的家一样,具有很高的舒适度。”
实际上,据记者调查,能够承受高强度工作的都是个体户。到了最近一两年,一方面卡车市场在暴涨;另一方面,卡车个体经营户的状况恶劣不堪。“一个花了几十万元购买卡车的人,一个月居然只能赚两三千元,这种投入产出比,还有谁愿意干”,一位业内专家表示。最终的结果是,很多人放弃了卡车生意,转而投向其他行业,还有一部分人加入物流公司。愿意当卡车司机的人,确实越来越少。
欧洲卡车的确考虑了更多的安全性,ABS、EBD、ACC等都是常备的,而且国家也制定相关政策,要求物流公司必须给车辆提供更加安全和人性化的设备,否则会面临法律的制裁。
“未来5年,重卡产品的安全性要求会越来越高,现在国家政策已经在推动着卡车在向这方面发展。因此,国内的重卡企业势必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王宁说:“而奔驰卡车,早就做好了准备。”
[NextPage]相关新闻
2025-04-16 09:11:25
共探产业新未来!2025中国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大会精彩开幕
2025年4月11日,第八届中国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大会在中国成都隆重开幕。本次大会由电车资源、绿色重卡主办,汇聚了来自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的众多专家、企业代表,围绕着新能源物流、重卡等细分领域,通过多场主题论坛、分享会、峰会及颁奖典礼等活动,深度探讨产业发展趋势,共商行业发展大计。
2025-04-16 09:06:51
谋新篇,启新程!第八届中国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大会圆满落幕!
4月12日,为期两天的2025第八届中国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大会在四川成都圆满落下帷幕。
2024-12-18 08:57:07
2024第八届绿色城配大会暨新能源重卡运营大会精彩开幕!
12月14日,“2024中国新能源重卡运营大会暨第八届中国新能源物流车绿色城配大会”在广州隆重开幕!
2024-12-18 08:46:59
价值重塑、创变突围!第八届中国新能源物流车绿色城配大会圆满落幕
2024年12月15日,备受行业瞩目的由电车资源主办的“2024第八届中国新能源物流车绿色城配大会”在广州圆满落幕。作为新能源物流车行业的“风向标”,本届大会以“内卷下的价值重塑与创变突围”为主题,吸引了来自行业专家、物流与商流大咖、全国经销运营商、货运平台巨头、主机厂、核心零部件企业精英以及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士等600人参与,近30款产品参展,并获得超10万人次的在线直播关注。
2024-11-19 14:39:06
长安凯程品牌战略全面焕新,开启数智新能源商用车新篇章
在电动化、智慧化、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商用车领域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11月15日,在第二十二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盛大启幕之际,长安凯程举办“数智商用 向新而行”品牌战略发布会,加速向数智新能源商用车科技品牌转型。长安凯程将依托长安汽车“香格里拉、北斗天枢、海纳百川”三大计划形成的技术优势,逐步在商用车上应用搭载高性价比技术,实现商用车与乘用车科技平权,让全球商用车用户享受到技术进
2024-11-16 12:02:38
一张图看懂长安凯程品牌战略发布会
2024-10-14 10:42:15
会议通知|“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预测云论坛”邀请函
2024年,汽车行业正面临巨大变局,全球经济放缓,消费者需求和购买力发生显著变化。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和政策调整,给企业带来不少挑战,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虽前景广阔但压力巨大。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科瑞咨询将举办第六届中国汽车产业趋势预测研讨会,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法规、乘用车、商用车和新能源市场趋势预测,并对商用车各热点市场进行深入研究,洞察市场机会,
2024-09-26 15:05:25
硬核擂台 荣耀之战 | NEVC2024第九届挑战赛隆重开幕!
9月23日,由电车资源主办、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NEVC2024第九届中国新能源物流车挑战赛”在重庆机动车强检试验场隆重开幕。
2024-09-26 14:56:03
科技降险、无人驾驶、智能与安全、重卡...... 2024中国新能源商用车技术大会讲了啥?
9月24日,由电车资源主办,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车研)提供技术支持的2024中国新能源商用车技术大会在重庆隆重召开,本届技术大会以“向「新」发力,以「质」为先”为主题,来自物流车/重卡主机厂、零部件企业、自动化技术应用企业等22+行业大咖、技术专家,围绕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新需求、正向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关键零部件技术发展趋势等热点话题展开分享,为大家描绘了新能源商用车未来
2024-08-01 19:28:32
新能源物流车哪家强?NEVC2024挑战赛等你来揭晓
近年来,新能源物流车市场渗透率不断增长,应用场景持续扩大。车企的竞争能力也逐渐向广度、深度双向延伸,市面上推出的新能源车产品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