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搜 索

大众两“帕萨特”之争 电动车将成扩产筹码

2011-05-27  新闻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新闻作者:   新闻编辑: 尚志

  5月20日,一汽大众迈腾B7L在上海首次亮相。无论B7L是对缺席上海车展的补救,还是对上海大众全新帕萨特的回应,两个“PASSAT”之间的争夺已越来越激烈。

  迈腾B7L是欧洲版PASSAT的加长轴距版本,被业内称为“垂直换代”产品,而上海大众帕萨特则被称为针对中国和美国市场开发的“全新一代帕萨特”。

  谁更正宗?大众中国至今未给出正面回复。与当年帕萨特B6(迈腾)落户一汽大众时如出一辙,大众似乎不愿意给出清晰的答案。

  这背后,大众在中国正在上演着全新的制衡术。大众在中国开创了自主品牌电动车这一另类合资自主方式,表面上看是大众在向政府示好,但“虚无缥缈”的电动车之外,在主流市场产品导入方面,大众对南北大众的制衡正不断加强。

  两个“帕萨特”之争

  5月20日,一汽大众今年最重要的车型迈腾B7L亮相上海。一汽大众强调,作为大众汽车的第七代B级车,迈腾B7L拥有纯正欧洲血统,并针对中国消费者进行了加长改造。

  “这无非突出了B7L与上海大众全新帕萨特的不同之处。”有分析人士指出。

  实际上,在技术上领先的迈腾,市场表现一直逊于帕萨特。2007年,迈腾车型推出市场,该车型源自当时大众汽车较为先进的“PQ46”平台,在欧洲被称为PASSATB6。而上海大众帕萨特领驭与欧洲PASSATB5相同,出自大众上一代“PQ45”平台。但在市场表现上,2010年,帕萨特销售超过13万辆,而迈腾仅销售7万多辆,相差近一倍。

  此番全新帕萨特上市,上海大众公关部人士告诉记者,4月17日以来,已接受订单近5万份。上海大众预计全新帕萨特在B级车市场的占有率能够超过10%。

  “两个合资伙伴之间的关系是1+1大于2。”针对两个合资伙伴在B级车市场的竞争,大众中国主管市场和销售的执行副总裁苏伟铭曾这样告诉记者。但是,在市场表现上,无论是帕萨特还是迈腾,与日系三大B级车型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内部竞争关系却十分突出。

  据悉,迈腾B7L作为一汽大众今年最重要的车型,没有在上海车展上亮相,就是大众从中斡旋的结果,大众不想看到两款“PASSAT”自相残杀。

  上海车展前夕,上海大众正式对外发布了全新一代帕萨特,价格区间锁定在21.88万~31.08万元。有分析人士指出,这给迈腾B7L的定价造成难题。作为大众第七代B级车,迈腾B7L的引入费用远高于上海大众新帕萨特。上海大众新帕萨特的先期定价已占据目前B级车的主流价格区间,迈腾B7L如果定价过高,必将遭市场抛弃,如果价格与上海大众帕萨特重叠,又难以分摊巨大的车型导入费用。

  两款“PASSAT”车型在如此接近的时间段内投放中国市场,南北大众曾经的布局和分工已经彻底打乱,这使得大众在合资企业中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通过产品的分布,大众在平衡合资伙伴利益方面有了更充裕的选择。

  电动车成为扩产筹码

  在平衡南北大众的同时,大众正努力扩产满足市场需求。

  5月初,一汽大众自主品牌电动车“开利”登上工信部《第225批工信部新车准入目录》,为合资自主开启了另一种模式。

  跟随开利品牌成型的是一汽大众佛山工厂项目。此前,作为大众南方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山工厂项目一直搁置。苏伟铭在上海车展期间告诉记者,“在适当的时候会具体介绍,我们一直在往前走。”

  值得注意的是,在佛山工厂项目中,大众持股比从40%上升至49%,相关人士分析,大众将会通过股权比例的提升在合资工厂中分得更高的利润。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中国政府严格限制新增产能和新工厂审批的情况下,“开利”这种自主电动车的模式,是迎合政策、同时成本最低的扩产方式。

  另外,上海大众自主品牌电动车项目也已展开。上海大众在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官方回应中表示,上海大众的自主品牌已经申请商标注册,定位为节能环保的电动车产品,目前产品已经进入前期开发阶段。

  在一汽大众“开利”出炉的压力下,上海大众江苏仪征基地的审批工作或将加快。2010年7月,上海大众仪征项目签约,项目规划产能30万辆。但由于大众在华自主品牌和新能源车两方面一直未有更新消息披露,该项目未得到最后批准。

  显然,面对需求旺盛的中国市场,在满足政府规定的同时,利用新能源技术作为筹码,提升在新建工厂中的话语权,成为大众一举多得的方式。

  突出大众自身品牌价值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大众在华合资伙伴实力较为强大,大众进入中国初期,在合资公司中的话语权并不够强。但随着多款产品的导入,近年来大众愈发重视自身品牌建设,并且通过自身品牌的提升,逐步在合资公司中占据主导地位。

  除了“导演”帕萨特之争外,大众此前还推出了“大众自造”这一强调大众自身品牌价值的推广活动,在华的“单独”行动越来越多。在2008年南北大众助力奥运会之后,现在大众中国更愿意突出大众品牌,而“一汽”和“上汽”出现的频次越来越少。

  在强调大众汽车本身概念的同时,大众进口车型的布局从去年开始加速。2010年,大众进口车销售实现4.3万辆,同比增幅114%,增速远超国内进口车市场80%的增幅。苏伟铭表示,2011年,大众会有更多进口车型,加速进口车的经销商网络布局,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大众正在展示拥有核心技术的汽车集团开拓中国市场的道路,即在市场增长进入相对稳定期后,开始自身品牌价值的传播,并基于此获得更为稳定和快速的利润增长。

[NextPage]

相关新闻

2025-07-18 17:47:29

精准对接 务实高效 2025中国西南新能源重卡物流创新大会即将开启

为深化西南新能源重卡产业生态发展,强化绿色金融协同创新,电车资源&绿色重卡联合贵州瑞骐共同举办的“绿擎西南•链动山海 ——2025中国西南新能源重卡物流创新大会”将于8月10日在贵州隆重启幕。

2025-06-11 11:49:49

十年磨砺,智启新程|中国新能源物流车挑战赛踏入新十年

2016年,当新能源物流车市场尚处萌芽阶段,第一届中国新能源物流车挑战赛在行业先锋——深圳政府的推动下应运而生。这一年,财政部等四部委明确调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强化新能源核心技术要求,行业发展进入“政策+技术”引导新阶段,而挑战赛的诞生,恰如一声春雷,为新能源物流车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搭建了关键桥梁。

2025-04-16 09:11:25

共探产业新未来!2025中国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大会精彩开幕

2025年4月11日,第八届中国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大会在中国成都隆重开幕。本次大会由电车资源、绿色重卡主办,汇聚了来自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的众多专家、企业代表,围绕着新能源物流、重卡等细分领域,通过多场主题论坛、分享会、峰会及颁奖典礼等活动,深度探讨产业发展趋势,共商行业发展大计。

2025-04-16 09:06:51

谋新篇,启新程!第八届中国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大会圆满落幕!

4月12日,为期两天的2025第八届中国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大会在四川成都圆满落下帷幕。

2024-12-18 08:57:07

2024第八届绿色城配大会暨新能源重卡运营大会精彩开幕!

12月14日,“2024中国新能源重卡运营大会暨第八届中国新能源物流车绿色城配大会”在广州隆重开幕!

2024-12-18 08:46:59

价值重塑、创变突围!第八届中国新能源物流车绿色城配大会圆满落幕

2024年12月15日,备受行业瞩目的由电车资源主办的“2024第八届中国新能源物流车绿色城配大会”在广州圆满落幕。作为新能源物流车行业的“风向标”,本届大会以“内卷下的价值重塑与创变突围”为主题,吸引了来自行业专家、物流与商流大咖、全国经销运营商、货运平台巨头、主机厂、核心零部件企业精英以及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士等600人参与,近30款产品参展,并获得超10万人次的在线直播关注。

2024-11-19 14:39:06

长安凯程品牌战略全面焕新,开启数智新能源商用车新篇章

在电动化、智慧化、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商用车领域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11月15日,在第二十二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盛大启幕之际,长安凯程举办“数智商用 向新而行”品牌战略发布会,加速向数智新能源商用车科技品牌转型。长安凯程将依托长安汽车“香格里拉、北斗天枢、海纳百川”三大计划形成的技术优势,逐步在商用车上应用搭载高性价比技术,实现商用车与乘用车科技平权,让全球商用车用户享受到技术进

2024-11-16 12:02:38

一张图看懂长安凯程品牌战略发布会

2024-10-14 10:42:15

会议通知|“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预测云论坛”邀请函

2024年,汽车行业正面临巨大变局,全球经济放缓,消费者需求和购买力发生显著变化。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和政策调整,给企业带来不少挑战,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虽前景广阔但压力巨大。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科瑞咨询将举办第六届中国汽车产业趋势预测研讨会,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法规、乘用车、商用车和新能源市场趋势预测,并对商用车各热点市场进行深入研究,洞察市场机会,

2024-09-26 15:05:25

硬核擂台 荣耀之战 | NEVC2024第九届挑战赛隆重开幕!

9月23日,由电车资源主办、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NEVC2024第九届中国新能源物流车挑战赛”在重庆机动车强检试验场隆重开幕。

图片新闻

MORE >

数看车型

MORE >

数看卡车

数看客车

品牌查看

MORE >

卡车品牌

客车品牌

热点新闻

MORE >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专题报道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