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老大之后,丰田汽车就一直饱受着非议。
特别是金融风暴后的全球性行业重构中,汽车行业加速向新能源转变、主战场向中国转移的“双拐点”时刻,丰田汽车看起来略显保守的新能源战略和中国市场战略被人频频诟病。
在东京车展期间举行的“丰田汽车中国媒体环保行”活动中,通过近距离的接触,其“双拐点”时刻的战略选择逐渐趋于明晰:利用其在混合动力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打通整个新能源发展路径,而中国市场则开始采取更加主动的进攻态势。
继续押宝混合动力
“混合动力汽车去掉油箱和发动机,就变成了纯电动车,再加上外插式充电设备就变成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而混合动力汽车加上燃料电池堆和氢燃料箱之后,就变成了燃料电池车。”上周,丰田汽车技术统括部主查松本优对CBN表示,混合动力技术是其他新能源实现路径的核心技术。
目前,丰田汽车认为,插电式混合动力将在一段时间内成为核心的新能源战略选择。插电式混合动力既解决了单纯混合动力提升燃油效率的瓶颈,又弥补了电池技术暂时的缺陷。而在电池技术成熟之后,混合动力车去掉油箱和发动机就变成了纯电动汽车,这个过程对丰田汽车来说,没有任何的技术障碍。
其实,在新能源的各个实现路径中,除了能源供应方式不同之外,其在电机、电控等系统上技术都是相似的。
在新能源的发展中,人们最先予以关注的还是电动车。1996年丰田汽车推出了RAV4(图库 论坛) EV,通用汽车推出了EV1,但因为电池技术尚未成熟,都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分别在2003年和2000年被迫退市。
反而是丰田汽车从1997年开始推广的混合动力取得了成功。混合动力现在已经大规模进入了商业化的使用阶段。截止到今年8月底,丰田已经销售了200万辆混合动力车,其中,普锐斯(图库 论坛)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
混合动力十多年的发展中,丰田汽车在电机、电控技术上经历了大规模使用的考验,走在了其他厂商的前列。这也为纯电动车技术打下了基础。目前丰田的新能源车阵容中,无论是混合动力普锐斯,还是纯电动的E-com,或者是燃料电池车FCHV,除了能源供给方式不同之外,电机和电控系统基本都是一致的。
而在电池领域,据松本优介绍,除了和松下的合作,丰田还专门成立了“电池研发部”,一方面致力于提升镍电池,一方面加快对锂电池的研发。现在丰田已经完成了锂电池蓄电性能的研发,下一步将致力于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的提升,正在向量产的方向迈进。
相关新闻
2020-03-24 14:01:38
丰田与日野合作研发重型燃料电池卡车 续航里程约为600公里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与日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Hino)已经签署协议,联合研发一款重型燃料电池卡车,并将通过验证测试和其他手段,推动该款卡车得以实际应用,预计该车续航里程可达600公里。
2019-02-12 13:53:42
芝加哥车展看皮卡 丰田TRD Pro全新亮相
在芝加哥车展上,丰田正式发布了基于Tacoma、4RUNNER以及坦途打造而来的整套TRDPro套件。新的套件加入之后三款车型越野能力也会进一步强化。
2018-11-13 18:44:22
丰田上调2018财年营收预期 中国市场功不可没
丰田汽车日前发布合并财报显示,2018年4-9月,其净利润同比增长16%,达到1.242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59.1亿元)。丰田汽车将2018财年的营利预期上调4.3个百分点。中国市场的强劲销售带动是丰田盈利的原因之一。2018年7-9月,丰田中国市场销量同比大幅增加20%,带动丰田亚洲地区销量同比上涨9.2%。丰田汽车发布的最新销量数据。9月,丰田汽车在华销量达14万辆,同比增长18%;1-
2017-08-17 14:04:12
德国为混合动力卡车建高空充电设施
日前,德国在混合动力卡车通行的高速公路上安装架空充电线路,并对这些线路进行测试。
2017-04-11 10:22:59
上海市首批新能源汽车备案目录发布,10款车型可享受地补
月7日,上海市经信委发布首批上海市新能源乘用车备案目录,共有16款新能源乘用车进入目录。其中,6款新能源乘用车显示不享受地方补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车型采用的电池均未在电池目录之中。此外,除了宝马和特斯拉旗下的四款车型为纯电动乘用车,其他车型均为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
2017-03-13 15:21:37
为提高效率 新加坡计划引进列队自驾卡车
新加坡为了解决当地卡车司机人数不足以及提升港口运作效率,日前初步挑选瑞典Scania及丰田(Toyota)等二家公司进行初步合作,希望为当地码头发展列队行驶(platooning)自驾卡车服务。
2015-09-14 14:55:37
皮卡车需求强劲 丰田美国工厂加班生产
2015-06-15 09:42:03
丰田全球产量下跌仅日野品牌增长
2015-04-19 20:43:30
上海车展:丰田纺织展出创新内饰
2012-03-08 16:45:08
因皮卡方向盘故障 丰田在美再陷“召回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