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9年1月23日,我国启动“十城千辆”计划以来,在财政补贴政策的强力推动下,以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为主的新能源客车在各地风起云涌。在这场新能源客车大战中,被誉为“公交运输方案解决专家”的重庆恒通客车,发挥自己“中国燃气客车专家”的优势,历经3年的潜心研发,反复试验,终于在上个月实现气电混合动力新能源公交车批量交付使用。
三年磨一剑首批新能源客车上路
首批50辆新能源公交车批量上市,离不开恒通人多年来在客车研发领域的前瞻性探索精神。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早在2007年恒通就开始与全球混合动力系统领先者之一的美国伊顿公司合作,这是恒通人引进、学习混合动力技术的开始。恒通人并不想简单地重复油电混合动力的老路,而是结合自身在燃气客车上的技术优势,与伊顿联合研发了世界上首台气电混合动力客车。当时一共有两台车,一台在中国重庆,一台在美国洛杉矶进行试验。
首批恒通新能源客车下线交付
从2007年至2008年期间,恒通借鉴伊顿公司的混合动力系统技术,设计、制造出了CKZ6116HENV3气电动混合动力城市客车和CKZ6116HEV3油电动混合动力城市客车各一辆。在研发过程中,恒通人摸清了动力传动系统及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电机、电池等各零部件的选型,控制策略构型的选择与制定,动力传动系统各零部件的参数设计和匹配,以及通信网络的制定。并制定了混合动力城市客车设计流程、工艺流程、检验流程和维修措施,形成一整套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研发和生产规范。在实际检测中,油电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的节油率达到21%,气电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的节气率达到22.8%,两种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样车的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预期目标。
受国家政策影响和自身未来发展的考虑,恒通人决心要掌握混合动力系统的核心技术,而不是简单的购买装配。2008年至2009年期间,恒通联合国内著名发动机制造商、电动机及电池制造商,采用同轴并联式混合动力结构,成功研发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KZ6126HENV3气电混合动力城市客车。在开发过程中,研究重点放在了适合公交运营工况的天然气、电混合动力系统在城市客车中应用,整车匹配与控制技术,电池及电池管理技术,燃气发动机控制技术等,并制定了整车集成后的总布置方案,确定了驱动电机、动力电池、逆变器、整车控制器等驱动系统总成及逆变器冷却系统,混动车辆专用空调、整车CAN总线、仪表及电器组件等辅助系统零部件与车型平台的匹配集成。在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工况要求的道路试验中,该车节气率达到25%以上,取得到了理想的节能效果。
随着2009年2月17日国家财政补贴政策的出台,极大地激活了我国新能源客车市场,无论企业规模大与小,研发实力深与浅,几乎所有企业都宣称自己开发出了新能源客车并推广应用。面对这种“今天你新能源了吗?”的不正常的狂热,恒通人并没有跟着急躁、冒进,而是踏踏实实地做试验。执行董事邓平告诉记者说:“恒通人一直坚持给用户提供更可靠、更成熟的产品,要让用户觉得恒通客车用得放心,能取得实在的效益,而不去争一时之功。发展新能源客车不能太急、太浮躁。我们用3年时间潜心研发,就是为了让产品更成熟。”
[NextPage]新能源客车夯实“五个重庆”
重庆作为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在新任书记薄熙来的领导下,确定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五大发展目标,分别从住宅、交通、绿化、社会保障等方面规划了未来重庆的发展蓝图,将山城从一潭静水变为一池活水,使其重新焕发出青春的光彩。“五个重庆”殊途同归,直接、间接地与当前国家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紧密相联。
如何才能构建一个低碳、环保的绿色重庆呢?对于山城重庆来说,交通运输工具在制造碳排放量方面比那些平原城市更加明显,因此,重庆将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无疑是降低城市碳排放量,减少尾气污染,实现“五个重庆”的一个破题口。
即将交付的恒通新能源客车
“恒通新能源客车成功上路,对我们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争做‘十城千辆’示范城市,实现‘宜居重庆’发展目标意义重大。”前来参加交付仪式的重庆市政府某官员说,“新能源客车的运营将为重庆打造一个畅通、宜居、低碳的新城